【论文】在反思中成长

发布时间:2021/3/18 10:37:00 阅读次数:472

    当前,教学改革普遍认同的两个观点是: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因此,加强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革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就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教学反思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其实,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已经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和交往方式。那么作为电子专业的一名实训老师,如何在反思中成长,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学习方式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教育家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反也”(《学记》)。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些都说明教师成长需要反思。叶澜教授更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如果认真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包括教学活动反思和教师自身反思。教学活动反思是以教学为指向,对教学各个具体环节进行反馈、调控和重新建构;教师自身反思是以教师自身为指向,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艺术、教育责任感等反面进行反思,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建构新的经验。
    由此来看,教学反思不是一种面向学生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看,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学习的方式是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对象是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反思”和“探究”。实践(行动)──反思──调整──再实践(行动)……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学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心灵对话
     作为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和重要的教学实践性知识。而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性知识具有很强的内隐性,教师通过对教学现象的观察、研究,特别是反思教学行为,能促使这种知识的显性化。教学反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心灵对话,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心灵沟通。
如何反思教学才能促使内隐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性知识显性化呢?从观念层面上讲,应回答“我为什么要反思——反思什么——怎样反思”;从操作层面上讲,应回答“我是如何教学的——这样教学有效吗——这样教学合理吗——教学还能怎样改进”,只有这样反思,才能促使内隐的知识显性化。作为心灵对话的教学反思具体内容主要是:
    1、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反思教学是否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体验性是否得以充分体现。反思教师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在师生关系上是否做到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是否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事是否做到教学合作。电子技能实训本身就有很强的操作性,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在电子技能实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我们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不断的想知道为什么?然后教师必须以引导的方式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答案。而且学生还会主动要求老师多讲一些基础知识(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然后在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产生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体会成功的乐趣。
    2、反思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案设计流程是否合理。教学情景中师生情感交融,学生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得以燃发、灵感闪现,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尖刻的问题,教师是如何驾驭的。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如何处理的。教学是否运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式。是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我校属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高低层次差距很大,造成学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先天因素、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主观努力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差异、分层教学”,照顾到各层次学生的求知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下面就谈谈我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首先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高、中、低三层,但这种层次是是动态的,教师可根据学生以后的学习情况做相应的调整。给学生布置任务、练习时也按照分出的层次分别布置,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在大纲要求基础上有所提高,开发他们的潜能。还要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层面,注重个性发展,发挥其自身优势。例如:有些学生在实训中表现出对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和感兴趣,有些学生对故障检测和维修很感兴趣,还有些学生对电路的组装感兴趣,可以分别的进行辅导发挥他们的特长,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让每个学生各有所长,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做出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任务的一个基准,既肯定其进步又揭示不足为其指明努力的方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组,挑选出那些学习成绩好、学有余力、素质过硬的学生作为“学生教师”,并在座位上做相应的调整。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教师”进行辅导。这样就创设了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民主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探索、锻炼和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3、反思教学得失。对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断详细地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将教学片断不断地加以改进、完善,供自己以后在教学中使用或他人借鉴。对教学的瑕疵、“败笔”之处进行认真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找出形成的原因,探究解决的策略,形成教学经验。
    4、 教学再设计。这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通过反思得出新的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启发和探究性,学法上有新的见解,知识上进行拓展,教学设计上趋向合理,对教学过程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再发现、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预案+反思”的备课形式应成为教师“终身备课”的重要模式。
以上是我在电子技能实训教学的反思,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反思,肯定优点、改正不足,这样,我们的专业技能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